知识库

APP算法备案已成前置上线条件|北京岚窕

  • 发布于:2025-02-27 10:39
  • 阅读:68 次
  • 分享

AI类相关APP算法备案除了是国家要求外,也是很多手机商城的上线前置条件。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(网信办)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及相关政策,所有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(如文本生成、图像/视频创作、语音合成等)的AI类软件在上线前需完成算法备案,并在产品显著位置公示备案信息。而主要手机应用商城对APP算法备案的要求则如下所示:


一、主流应用商城备案要求

  1. 华为应用市场
    华为作为国内头部手机厂商,其应用市场对AI类应用审核严格。根据华为开发者文档要求,涉及生成式AI功能的应用需提供算法备案号,以确保符合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。此外,华为内置的AI助手(如小艺)与第三方应用的交互需通过API接口或视觉权限调用,进一步强化了合规要求。

  2. 小米应用商店
    小米在开发者协议中明确,AI应用需遵循算法推荐管理规定,提交备案证明。其AI产品(如小爱同学)的生态合作中,第三方AI工具若需接入系统级功能(如无障碍权限或跨应用操作),备案是必要前提。

  3. OPPO应用市场与vivo应用商店
    OPPO和vivo均要求AI类应用在提交审核时附上算法备案编号。例如,vivo的AI Lab研究团队在技术论文中强调,大模型驱动的应用需通过备案以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。

  4. 腾讯应用宝
    作为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,应用宝在审核流程中要求生成式AI应用提供备案信息,尤其对涉及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服务(如社交、内容创作类工具)审核更严格。

  5. 苹果App Store中国区
    苹果对在中国区上架的AI应用同样执行网信办规定。例如,需在应用详情页标注备案号,并在功能设计中符合数据本地化及隐私保护要求。


二、备案要求的具体场景

  • 生成式AI工具:如AI写作、绘画、视频生成类应用(如“简单AI”等),必须完成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。

  • AI助手与智能体:手机厂商内置的AI助手(如荣耀MagicOS的YOYO助理、华为小艺)若调用第三方AI服务,需确保对方已完成备案,以避免数据调用风险。

  • 企业级AI应用:如商汤科技推出的LazyLLM开发框架,若基于该框架开发的商用AI应用需上架,备案是部署流程的必要环节。


三、行业趋势与影响

随着AI技术的普及,算法备案已成为AI应用合规运营的“入场券”。企业需结合政策动态调整开发策略,例如使用低代码平台(如商汤LazyLLM)加速备案流程,或通过合作第三方备案服务商(如众森企服)降低合规成本。

如需具体应用的备案案例或更详细流程,可参考网信办备案官网相关文件了解。


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

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

现在有优惠活动吗